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奥斯特利茨对德[+]奥斯特利茨书

2024-09-27 9:22:49 香港足球 詹春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奥斯特利茨对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奥斯特利茨对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欧洲国家有的国家首脑叫国王,有的国家首脑叫皇帝?

在西方历史上,君主的头衔绝不是自己可以胡乱加的,而都是要经过教皇的承认。教皇的教令能通行于基督教各国,而国王却只能施令自己的王国,这也是中世纪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基础。故而,欧洲各国君主,欲使自己的王权稳固,都不得不在教皇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争取获得教皇的承认。

奥斯特利茨对德[+]奥斯特利茨书

正因为欧洲君主的头衔,需要教皇的授予与承认。也才使得欧洲君主的最高头衔“皇帝”,不至于那么泛滥。“皇帝”与“国王”不同,“皇帝”象征着某区域内的霸权,就如在古代的东亚政治体系中,只有我国的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称皇帝,而邻国的君主只能称国王。在欧洲其实也是一样,能获得教皇加冕,而被冠以“皇帝”头衔,其本身就意味着已获得欧陆霸权。因这欧陆霸权只能有一个,故按理说,欧洲的皇帝也只能有一位。

在早期欧洲人的观念中,只有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称皇帝。而无论是德语中的皇帝(Kaiser)还是俄语中的沙皇(царь),都源于古罗马君主凯撒的词汇。这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评价道: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与沙俄帝国(自称第三罗马)都要跟“罗马”扯点关系的原因所在。

因罗马帝国到后来分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而教廷也随之一分为二,并渐渐形成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对立,故使得西方的皇帝也形成了两条体系。神圣罗马帝国(往上可追溯到查理曼大帝)的皇帝头衔,属于西罗马帝国、天主教这一体系,而俄罗斯沙皇则属于东罗马帝国、东正教那一体系。

在天主教这一体系中,长期也都只有一个皇帝,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这一现象被拿破仑给打破了,1804年,拿破仑逼迫教皇庇护七世,前往巴黎为自己加冕。待加冕之时,又自己抢夺了皇冠,并自行戴上。而按传统,拿破仑应该前往罗马,由教皇加冕,意喻教权高于皇权。拿破仑逼迫教皇前往巴黎,并自行加冕的举措,被教廷视为奇耻大辱。但随着民族国家的渐渐形成,教廷的影响力早已式微。

拿破仑虽藐视了教廷的权威,但在礼仪上还是得有教皇加冕这一道程序。就好比西方人结婚,得有牧师在场见证一样。而拿破仑既已称帝,当然就不能再允许另一个霸权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存在。1806年,拿破仑以武力逼迫弗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拿破仑后来的岳父),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号,至此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

但是,奥地利仍是欧洲强国之一,并有无比荣耀的家族史。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其统属的波希米亚王国,具有选帝侯资格)凭借自身实力,在德意志邦联(神圣罗马帝国)中居有绝对支配地位,长期获得“皇帝”的头衔(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

而从1438年到1806年这三、四百年,哈布斯堡家族只有3年因男嗣断绝而短暂失去皇帝头衔。可以说,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皇帝头衔,已经彻底沦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头衔。因奥地利的自身实力及哈布斯堡家族家族在德意志联邦中的强大影响力,拿破仑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弗朗茨二世虽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号,但仍得以保留皇帝头衔,此后改称为奥地利皇帝(相当于说:奥地利的皇帝头衔已经不是正统,而正统被法国夺得)。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虽寿命短暂,但此后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却又在法理上是继承他伯父这一系。1870年,普鲁士于色当战役中击败了法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也随之灭亡。普鲁士选择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也是预示德国又从法国人手中夺回了皇帝正统与欧陆霸权,而此时的普鲁士属新教国家,故也不再有教皇加冕之事。

英国也曾经获得“皇帝”头衔,不过是通过殖民印度而获得的,欧洲君主的头衔是各自独立的,就欧洲君主而言,英国君主的最高头衔始终是国王/女王。

欧洲“皇帝”的法统源自罗马。

  • 那么,什么叫皇帝的法统?

法统就是,皇帝权威的传承。

欧洲的“皇帝”,是汉语对于罗马最高统治者称呼“奥古斯都”的翻译词语。奥古斯都,就是“Augustus”,根据发音汉语翻译为“奥古斯都”,原意为“神圣、伟大”的意思。

著名的恺撒大帝,战功卓著,后来被国内对他不满的共和派刺杀。此后引发罗马内战,凯撒的养子屋大维翻云覆雨、南征北战,内战消灭政敌,远征灭掉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勇猛势不可当。觉得尊号不够高级,于是,罗马元老院经过认真研究,找出来一个词,就是奥古斯都(Augustus,神圣伟大之意),封给了屋大维。

屋大维之后,古罗马最高统治者通常都用奥古斯都这一称谓。

同时,屋大维还获得了一个“Imperator”的称号,原始意思是“胜利大元帅”或者“凯旋大将军”的意思,这个称呼,后来也作为罗马最高统治者的一个非正式的称呼,现在,汉语也同样翻译为“皇帝”。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

这就是古罗马的皇帝渊源。

后来,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罗马教廷的权威便覆盖了整个基督教欧洲,于是,皇帝的权威就来源于“神”,所谓“君权神授”,而神的代言人,就是宗教首领。所以欧洲的皇帝,基本上都是需要教皇加冕,才能获得皇帝的法统。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与之相随的,罗马皇帝的法统,也就分为了西罗马和东罗马两个。

  • 西罗马灭亡后,其“皇帝”法统,就主要由罗马教皇给欧洲地区国王进行加冕来传承了。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概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西欧地区的法兰克王国的大臣“丕平”,篡夺了王位,急需要罗马教皇的支持和承认,来获得权力合法性。

同时,当时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罗马教廷风雨飘摇,也急需找一个国王保护自己,双方一拍即合。公元751年,丕平正式篡位,建立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当时的罗马教皇亲自到法兰克王国的首都,给丕平加冕为法兰克的“国王”。后来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继位,又一波南征北战,“国王”已经不能满足胃口,于是查理曼又找罗马教皇,直接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就是著名的 查理曼大帝。其实,法兰克人早就不是罗马人了,但是文化的传承性,让欧洲人依然崇尚罗马于是,皇帝也是“罗马人的皇帝”。

教皇给查理曼大帝加冕

后来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被伏尔泰讥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那个)的皇帝腓特烈一世,也是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才成为皇帝。

  • 而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法统,则由东罗马转移到了俄罗斯帝国。

欧洲还有一个皇帝,就是俄罗斯帝国的皇帝,通常称为“沙皇”(俄语“凯撒”的音译)。俄罗斯皇帝的法统,传承自,东罗马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人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被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接到莫斯科,并隆重迎娶了这位末代公主。同时,东罗马的宗教东正教的大牧首,也到了莫斯科。从此,俄罗斯就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法统。后来的俄罗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就自称为“沙皇”,就是俄语“凯撒”的音译。就是自比罗马的凯撒大帝。同时沙俄帝国的皇帝加冕,也是需要东正教的大牧首给举行加冕仪式。

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冕

  • 当然,还有一个看不上 罗马皇帝的法统,直接创造新皇帝的。就是拿破仑。

19世纪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拿破仑对“罗马皇帝”这一称号表示很不屑。

他直接让当时的罗马教皇亲自到巴黎,为他举行加冕仪式。

一般情况,皇帝在加冕时,是跪在教皇面前,让教皇加冕皇冠。

但是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面前,而是自己亲手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并且在加冕的皇帝称号上,拿破仑的名号为“法国人的皇帝”,这样就与历史传承的“罗马人的皇帝”与众不同了。

拿破仑加冕图,画家并没有画拿破仑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的情景,太尴尬。而是描绘了拿破仑手拿皇冠亲自给皇后加冕的情况。

  • 另外,还有一个,明明只是国王,国家名号也只是“联合王国”的英国(United Kingdom),也来宣称是皇帝。

其实,英国的所谓皇帝,并没有经过教皇加冕,只不过是因为近代他们统治殖民了南亚的印度次大陆。所以,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号称自己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女王”,同时也是“印度女皇”。其实,英国这个皇帝,法统性不足,不过已经“日不落”了,所以也不在乎

在英语中,国王是“king”,皇帝是“emperor”,两者在权力构成上有巨大差别。

不同于东方“朝贡体系”下的“一个皇帝,多个国王”的结构,欧洲是可以有多个皇帝并存的,比如“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法兰西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俄罗斯帝国皇帝)和弗朗茨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帝国皇帝)之间在捷克发生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也因为有三位皇帝作为指挥官而被称作“三皇之战”。

那么欧洲的皇帝、国王体系是怎样确立的呢?实际上,在欧洲成为皇帝的条件相对在东方要简单一点,只要你拥有一个“大型的”国家(在欧洲),并且统治期间让国家扩张发展,还受到教廷和民众的认可,就可以成为“皇帝”。而国王比皇帝实力更小,在国王之下也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有更低层级的大公领主等身份。

古代有东、西罗马帝国,它们都是疆域广大持续扩张并受到认可的帝国,因此首脑是皇帝。

中世纪有查理曼帝国和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原本是法兰克王国,经查理曼大帝东征西讨获得了广大疆域和民众认可而成为帝国,分裂后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众小型王国的集合体,在所有国王或更低的领主中,大家选出一个最受认可的人作为帝国皇帝。

“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更是诞生了几个强大的帝国:由英格兰王国发展成的大英帝国(后衰退为现在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法兰西帝国(后变成法兰西共和国);由普鲁士王国扩张成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三帝国(现为德意志联邦);由奥地利帝国“奥匈妥协”转型的奥匈二元帝国(后被肢解为奥地利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捷克共和国等一系列国家)等。这段时期帝国扎堆出现与欧洲殖民世界的扩张行为有关,因此有大量国王晋升为皇帝。中型国家可以保持王国身份如瑞典王国(首脑是国王),而那些小型国家首脑则甚至因为影响力太小而只能叫大公如卢森堡大公国(首脑是大公)。

现代国际环境下,帝国已经消失了。但因为之前英国创造性地搞出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大公这样的身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古代政治体系遗留下来的“尾巴”。

的确,没有明确的规则条款来确定具体的首脑称谓,但就像“不成文法”一样,这种公认的对比身后国家势力的“认证模式”就是确定首脑身份的方法。

欧洲和亚洲类似,皇帝不能乱叫,必须有实力而且别人得承认,理论上说欧洲皇帝头衔来源于罗马帝国,就类似于东亚头衔来源于天命,要有法统和道统传承,随便乱叫别人不承认。

欧洲最高的元首即皇帝法统追自罗马帝国,罗马分解后东西各一个皇帝,中世纪欧洲的西欧国家都是西罗马灭亡后建立的,没人敢自称皇帝,查理大帝加冕皇帝承接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皇帝当时还在,东西两个皇帝自在再无皇帝,西罗马皇冠后来被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中世纪提到皇帝多指神罗的君主,其余国家只能称国王或公爵等。当然,这个皇帝只是个称号,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管不了其他国。俄国自称皇帝的法统来自东罗马,拜占庭被灭后,东正教中心移至俄国,拜占庭的公主又嫁给了俄皇,所以俄国自称是第三罗马帝国,东正教的保护者。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变样了,教廷式微,君权神授那一套没啥用了,中国历史的现象就出现了,各国都开始称帝了。法,德也有了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奥斯特利茨对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奥斯特利茨对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